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强音
返回上一级
这十年沈阳科技新第一 - 科
时间: 2024-04-04 02:08:35 |   作者: 时代强音

  ●沈阳机床集团研制国内首台VMC25100u立式五轴加工中心,服务于航空航天领域

  ●北方重工沈重集团研制生产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整机性能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特变电工沈变集团自主研发世界首台电压为1000kV,容量为1000MVA的特高压、特大容量变压器

  沈阳,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历经艰辛磨砺,从涅槃重生到绽放创新,如今,她已成为东北振兴的代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科学技术创新的先行者。

  十年坚韧探索,十年不懈追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以及国家级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科技保险工作试点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试点城市。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沈阳科学技术创新工作蒸蒸日上,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十年自主研发,十年硕果累累。以企业创新为突破口,取得了以R0110重型燃气轮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高端等离子体气相沉积装备、正电子扫描成像设备等为标志的60多项世界级科技成果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地发展,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良好进展。

  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沈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做为重工业城市,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沈阳,以企业为龙头,刻苦攻关,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成为推动沈阳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随着新一代飞机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航空结构件材料逐渐由铝合金为主转变为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并重。但钛合金高效加工已成为现代航空制造企业和机床制造商共同面临的难题。

  VMC25100u立式五轴加工中心是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针对钛合金航空结构件加工开发的高档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具有主轴扭矩大、摆角摆动扭矩大、整体刚性高、动态响应好、机床振动小、加工精度高等特点,可满足钛合金航空结构件加工所需的各种指标,并填补国内空白。该产品是沈阳机床承担“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成果,项目采取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形成了五轴联动加工中心S试件切削试验规范,该规范已被工信部采纳为测试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性能规范,同时作为主机制造企业与用户合作典型案例,收录在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名录中。

  百万吨乙烯机组是目前世界上离心压缩机的顶尖产品,被誉为压缩机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攻克了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技术方案优化、大加(抽)气量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等14项核心关键技术,完成了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百万吨乙烯裂解压缩机、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装置用丙烯压缩机国产化研制,将中国大型石化设备制造能力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改写了依靠进口的历史。

  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用于硬岩地层隧道掘进施工,是装备制造业领导的尖端产品。北方重工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突破了硬岩滚刀设计及滚刀布置、主驱动浮动支承、多台大功率变频电机同步驱动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直径5.75米硬岩掘进机。该产品性能可靠、操作安全、性价比较高,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沈重集团也因此成为继德国、美国两家公司后,又一家具有完全生产能力的企业。

  交流特高压1000kV变压器是交流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家经济和电力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生产了世界首台电压为1000kV,容量为1000MVA的特高压、特大容量变压器,并成功应用于中国第一条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该产品是目前电压等级最高,单相容量最大的户外输电变压器,代表了当前变压器行业的最高水平,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提高了民族工业的地位和竞争力。

  IC装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钝化层与多层布线等薄膜觉积工艺中,集成了真空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学科的前沿高新技术和特种加工工艺,其国产化不但能加快我国IC装备制造业发展,而且将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研发,基本实现了高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国产化,成为继美国应用材料、美国诺发、日本东京电子之后全球第四家制造企业。

  由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R0110燃气轮机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气轮机。世界上仅有美国通用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俄罗斯土星公司掌握该技术。该产品性能指标介于世界燃气轮机E级和F级之间,用于单独或联合循环的基本负荷供电或尖峰负荷调峰,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装置(PET)由于涉及学科领域众多,技术门槛高,全球只有几家跨国公司能够独立研制生产,并垄断全球市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进行PET研发,推出的Truesight系列PET包括NSP-P8和NSP-P6C两个型号的产品,具有成像质量优异、可靠性高、省电、体积小等特性,性能价格比优越,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不仅能够满足肿瘤、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而且在心脏疾病诊断方面更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优势,在代表当今核医学技术发展最高水平的PET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将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加以强力推进,企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断加强,沈阳已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近几年,沈阳每年的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10多亿元,吸引企业自筹100多亿元,政府科技投入放大了10倍。在科技计划项目中,70%由企业为主承担,新增工程技术中心50%以上建在企业。目前,沈阳有超过4000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共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了7830项科技合作项目,技术交易额突破了80亿元。

  支持建立了机器人、盾构机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培育了沈鼓、沈重、黎明等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在此过程中,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成为创新活动的受益者。

  “沈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实施振兴战略以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了全社会推动科技创新的热潮,开创了全市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沈阳市科技局局长宋锡坤介绍,高等院校41所、科研机构106家;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421家,其中,国家级28家;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0多万人,其中,两院院士29名。从工业集结到科研集结,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沈阳探索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沈阳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在信息、自动化、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拥有较高的研发水平,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2003年2011年,沈阳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10项、省科技奖励1300多项。2011年,全市申请专利11906件,其中发明专利4880件,分别是2002年的3.3倍和9.7倍。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IC装备专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12英寸PECVD设备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在IC装备国产化方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沈阳在全国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领域继续与北京、上海处于领先地位。大气机械手、真空机械手等重大专项成果已在多家企业开展示范应用。高档数控机床、R0110重型燃气轮机也都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有效提升了重点装备产品的研发水平和竞争力。特变电工沈变集团为新疆与西北750kV联网工程研制的系列变压器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沈鼓集团开发的国内首台大型芳烃装置用压缩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市场占有率100%;远大集团依靠自身技术实力,承建了阿联酋迪拜商业湾、上海世博中心等一大批地标性精品工程,并因参与建设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1年,沈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1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60.6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7倍和13.3倍。与2002年相比,沈阳主要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大幅前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第13位提升到第3位。

  令人欣喜的是,在经济规模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沈阳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不仅形成了机械装备、汽车、农产品、电子信息4个千亿元制造产业集群,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是2002年的10.6倍,年均增长30%。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有力带动并促进了传统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2011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617.7亿元,是2002年的7.4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5%,比2002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保持了同步较快增长,为沈阳调结构、转方式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目前,沈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3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67家,其中国家级9家,孵化面积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科技投融资机构达到56家,投融资额142亿元。

  产学研合作取得新突破。积极开展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著名院所、高校的全面科技合作,建立了政策支撑、资金投入、信息服务等保障体系;探索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基地、派驻科技特派员等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了 “露天矿半连续生产工艺及装备研究”等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沈阳首创以高校为依托、选拔青年农民进入大学参加一年制非学历技术的培训模式,自2004年以来已培训青年农民2127人,这些毕业学员已成为沈阳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突破了种植业、养殖业、工厂化高效农业等一大批关键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2970人(次),组织特派团36个,实施示范项目496项,辐射带动农民18万户,新增经济效益12.7亿元,科技创新为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在社会事业领域,开展了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实施了食品禁用添加剂检测、警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筑垃圾再利用等公共安全、资源环境领域科技重大项目,为服务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科技支撑。沈河区、和平区、铁西新区、沈北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使沈阳成为拥有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最多的城市,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6年,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沈阳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和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的强大引擎,颁布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做出了将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和全市工作着力点由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大部署,明确了在2015年将沈阳率先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

  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沈阳市确立科技创新的重点突破领域,提出科技创新工作要在实施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培育科技企业群体、引进科技领军人物和研发团队、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为全市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指明方向。经过4年不懈努力,沈阳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创新举措稳步推进,各项任务扎实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4月,沈阳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加大科技投入,健全政策体系,营造科学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通过增加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2011年,沈阳市重新修订了《沈阳市科技进步条例》,明确规定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科学技术项目支出(原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2%以上,为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提供了法制保障。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考核制度,形成强有力的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近年来,沈阳不断加大对全市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力度,调整充实了沈阳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科技局、发改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政策的批准发布等重要事项的决策。

  研究制定科学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将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专利申请量等科技创新指标,按年度分解到各区、县(市),作为评价其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考评指标,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

  制定科技创新配套政策,有效运用科技奖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围绕孵化器发展、投融资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实施细则。此外,沈阳市政府每年都对科技创新的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进行表彰,对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科学普及和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每年举办的科技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已成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的品牌活动。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沈阳先后出台了《沈阳市专利促进条例》、《沈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幅度增加了专项投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力度,营造了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

  十年奋进图强,沈阳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有利契机,走出了一条适合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之路。未来十年,沈阳将以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和全市工作着力点,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2015年,沈阳将率先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按照沈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做优发展空间、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域经济、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宜居之都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攻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民生关注点,着力科技惠及民生,找准改革突破点,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为建设实力沈阳、活力沈阳、宜居沈阳、文明沈阳、和谐沈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注ag8亚洲集团集团
获得更多资讯